鸬鹚

时间:2023-02-23 12:54:02 | 来源:第一作文网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第一段。

二、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检查预习情况,读熟课文,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三课鸬鹚,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鸬鹚?

(鸬鹚是一种水鸟,也叫鱼鹰,有的地方叫墨鸦。羽毛黑色,有绿色光泽;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捕鱼,喉下的皮肤扩大成囊状,捕得鱼就存在囊里。我国南方多饲养来帮助捕鱼。)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音)老师指,学生读。

(形)想一想,下面的字用什么方法记。

鹚垠粼抹舱拣袅

(义)一望无垠:垠,边际。一眼看不到尽头。

悠然:自由自在,很悠闲的样子。

竹篙:撑船用的竹竿。

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课文指湖水明净。

袅袅:课文形容炊烟缭绕上升的样子。

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3、同桌互相说在预习中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熟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

2、再读课文,争取做到正确、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4、再自由读课文。

5、分段指名读课文。

6、自读自查。

四、默读课文,想象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五、小组讨论解疑。

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

二、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默读第一段,思考:渔人在什么地方捕鱼,周围的环境怎样?从哪看出来的?

重点理解:“湖水平得像一面镜子”这句话。(什么像一面镜子?为什么这样说?)

(把湖面平的样子比作镜子,是因为“没有什么风”,突出了湖面又平又亮的特点。秀丽的水乡景色,是渔人捕鱼的良好环境。

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段。(要读得轻、柔、缓,读出生活的美感。)

③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线段标出鸬鹚的动作和渔人的动作神态,并加以体会。(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鸬鹚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队的士兵,一幅严阵待命的样子。景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一幅和谐恬静的画面。)

④再次有感情的朗读第一段。

⑤试着背诵第一段。

⑥集体背诵。

⑦说说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在平静的湖面上,渔人准备捕鱼。)

2、学习2—5自然段。

①默读2—5自然段,边读边划出鸬鹚的动作,渔人的动作神态,湖面怎样。划出后边读边想象。

②渔人动作神态:忽然站起来、用竹篙向船舷上一抹、抓住、挤、甩、忙不过来了、拣些小鱼、抛

鸬鹚的动作:钻进水里、钻出水面、拍着翅膀跳上渔

船、不断地跳上渔船、停在船舷上、张开长长的嘴巴、接住抛来的鱼、一口就吞了下去

可以看出渔人动作熟练,与鸬鹚之间配合默契,说明渔人对鸬鹚是训练有素的。

湖面:荡起波纹、浪花跳跃。可以看出水下鸬鹚正奋力捕鱼。(湖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想象鸬鹚在水中怎样捉鱼。用自己的话描绘出来。)

③有感情的朗读2—5自然段。(速度稍快,要读出劳动的繁忙、紧张,但忙而不乱,忙中有序,要读出欢乐的气氛。)

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继续学习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

二、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1、学习第6、7自然段。

①默读6、7自然段,画出渔人的动作神态,鸬鹚的动作及湖面的样子。

②渔人:荡、划

鸬鹚:像士兵似的、整齐地站在船舷上

湖面:留下一条波痕、湖面又恢复了平静。

③“恢复”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要用“恢复”?

④有感情的朗读6、7自然段。(读得轻、慢,读出捕鱼后喜悦而归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三、给课文分段:

1、自己给课文分段。

2、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

3、全班讨论,两种分段方法。(第5自然段放在上面放在下面都可以)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五、仿写练习:

1、回顾第一自然段,景色描写,由近而远的静态描写。

2、自己仿写一个地方的静态景色,由近而远。

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语练作业,写一个小片断。

附板书:鸬鹚

鸬鹚动作渔人动作神态湖面怎样

站等待坐悠然地吸着烟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钻进钻出站拿一抹荡起波纹浪花跳跃

拍跳上抓挤甩忙不过来

不断地跳上

停张开接住吞

整齐地站拣抛荡划留下波痕恢复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