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清明作文

时间:2022-03-17 13:09:15 | 来源:第一作文网

四年级清明作文汇编八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清明作文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清明作文 篇1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大家都知道清明节,是扫墓的。在农村,清明节是很重要的,一般在清明前就去扫墓了。因为农村的墓地是在山里,又分开所以很多杂草。每年扫墓,都很麻烦。今年清明节,叔叔婶婶和妹妹们都回来了!

  清明节前一天,在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做自己拿去清明扫完墓一起吃。有的包粽子,油角,糯米糍…每人都做发糕,我家也是!但是奶奶总会格外做一些糯米卷给我们吃。每次扫墓,我都很期待吃的时候,我比较喜欢吃有花生的粽子和甜软的发糕!但要再我们扫完墓才能吃!每一个墓,都要除杂草,烧香烧纸钱,放鞭炮,挂彩带……很累人,都要翻越一个个山头…还没次吃的时候,每家都会把自己拿来的东西放在一起,然后每个人挑自己喜欢吃的。每次扫完墓,都很累。

  但是,清明节是离开这世上的人过的唯一一个节日。所以,人们是很尊重这个节日的。

四年级清明作文 篇2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它有2500年的历史,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清明节又被称为扫墓节和踏青节。它在冬至后第106天,公立4月4或4月5日前后。

  清明节是清新而明净的节气,这是气温回升,雨量也很多,是种地的好季节。清明节还是一个有习俗、活动,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每当到清明节时,就会有很多人去扫墓,学校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人类也来到死去亲人的墓前烧点纸钱,放点酒食,上前祭拜。

  清明节还有一个传说。在春秋时,当时的晋文公受人陷害,过着逃亡的生活,他在路上碰见了一个人名叫介子推的,他为了保护晋文公,用刀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晋文公吃,后来晋文公为了报答介子推,到处找他,有人报告说介子推在山上,于是,他就想烧山让介子推下山,没想到烧死了介子推,晋文公他很后悔,他每年这一天都来纪念介子推,后来就流传下来了如今的清明节祭拜的习俗。

  清明节是一个极富特色,很特别的节日。

四年级清明作文 篇3

  国庆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河南省开封市的清明上河园玩。

  一开始,我感到很疑惑,为什么要叫“清明上河园”,而不叫其它的名字呢?经过上网一查才知道,原来,“清明上河园”是根据“清明上河图”中的建筑分布和样子建造的,来到这里,就像来到了一个真实版的“清明上河图”一样,所以叫“清明上河园”。

  刚进“清明上河园”的大门,一个几十米长的石雕清明上河图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个石雕十分精美,就连每个人的表情也能看的一清二楚;石雕的旁边分别有两座花坛,花坛中间各有两只用花做成的大象,大象的样子栩栩如生,好像在迎接我们呢。再往里走去,一位老爷爷在拿着一些姜糖,首先,他把姜糖滚成一个圆形,然后揪出一条长管子,往里面吹气,一边吹气一边捏越来越鼓的姜糖,最后,姜糖变成了一个兔子形状,真是太神奇了!

  在“清明上河园”中,有许多节目,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斗鸡”了。“斗鸡”比赛一共有三只鸡,比赛在一个缩小的拳击台上举行,第一回合开始了,首先是一号鸡对战二号鸡,这两只鸡都很厉害,但还是二号鸡厉害,经过了生死拼搏,终于把一号鸡打下了台,然后是二号鸡对战三号鸡,可能是由于上一场比赛,二号鸡体力大减,最终只好败下阵来。

  “清明上河园”的表演真好看,以后有机会我还要去“清明上河园”玩。

四年级清明作文 篇4

  我一说清明上河图,你们脑中一定会跳出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那幅名扬中外的清明上河图吧!不是,今天,我要带大家去看的不是画,而是真正的“北宋大街”——横店影视城的清明上河图。

  走进城内是,只见雄伟的城门,高大的城墙,街边一栋栋房子雕着精美的图案,宽阔的书店,生意红火的酒楼,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在街头我仿佛自己也成了画中人。不禁感叹:“哦!远近闻名的清明上河图的大街真是名不虚传!”

  再往前走,这里是清明上河图上的集市!有卖扇子的,有卖锄头的……热闹非凡!前面是斗鸡场,人们里三层外三层,把场地围得水泄不通,有的拼命地往前挤,有的踱着脚尖往里看,我也地欢呼着挤进人群。是一只红鸡和一只黑鸡在博斗。比赛开始了,黑鸡神气十足地走来走去,突然红鸡扑了上来,黑鸡飞快地躲开了,然后又啄了一下红鸡,红鸡痛得前俯后仰,只好跪地求饶!黑鸡大摇大摆地走下了场地。嗨,它真是一只的鸡。战争结束了,观众还意犹未尽,不肯离去。

  这就是让人重回宋朝,妙不可言的横店清明上河图,大家有空的`时候一定要去看看哦!

四年级清明作文 篇5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时间是从4月4日至4月6日。

  清明节的气氛非常热闹,公园里,去踏青的,去玩耍的,超市里的人更是数不胜数,真是人山人海!但是,清明节的气氛有时也很难过和失落。在墓地上,人们祭奠死去的亲人,心里很伤心。

  清明节也有许多习俗,例如:踏青、煮鸡蛋、扫墓。人们去公园里爬山、踏青,兴高采烈。清明节的早晨,要煮鸡蛋,还可以把鸡蛋染上颜色,画上美丽的图案,有一部分人也会去扫墓,去坟墓上扫地,纪念和祭奠死人。互助友爱一个习俗是插柳,把柳枝插到门前。在清明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踏青,去相山公园里看看那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看!那一片“花海”里的花朵仿佛在跳起了优美的集体舞。又像一只只五颜六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这真像是进入了美不胜收的梦境一般。

  现在,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清明节的传说吧!古时候,晋公子重耳流亡在外,中途饥饿得晕倒了,介子推把他大腿上的肉割了下来,煮成了肉汤,给晋公子吃,救了晋公子重耳。后来晋文公成为了王,却忘记了介子推。他想起来了,但是介子推也已经带着母亲隐居在绵山中了。晋文公在山上放火,逼介子推出来,火烧了三天三夜,山里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于是晋文公发觉要去深山中看看,原来介子推和其母已经死在了山中,晋文公想让介子推做官,可他却已经死了。这一天就是清明节,第二年这一日,晋文公去祭奠介子推,看到了一棵死去的柳树,上面写着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又一年,老柳树竟死而复生,柳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不屈,因此,清明节这一天要禁火,吃凉的食品,插柳枝,还要纪念介子推。

  这就是清明节的传说与习俗,可让我丰富了不少知识呀!大开眼界!

四年级清明作文 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诗一样。每年的清明节都是伴着蒙蒙细雨而至。它给大家的感受总是忧愁的,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坐车去故乡扫墓,我们坐在车上,心情十分沉重,故乡到了,我们准备好了扫墓的祭品,准备上山。

  我们先去爷爷的墓,一路上,美丽的花我无心欣赏,动听的虫鸣我无心聆听。爷爷的墓到了,爸爸把香点着,再把买来的纸点燃,然后爸爸拿着香,拜了一下,然后递给我,他自己空手拜了拜,然后我们一个一个轮过去,最后,每个人都拜了一下,爸爸又把香插在爷爷的墓前,最后,爸爸点响了一串鞭炮,就上了一个墓。

  然后我们又用同样的方法上了太祖父·太祖母·祖父的墓。

  最后,我们上最后一个墓时,下起了蒙蒙细雨,我又回想起了爷爷对我的关爱,不禁泪流满面,在这蒙蒙细雨的清明节,我十分沉重。

四年级清明作文 篇7

  今天是清明节,另外兴趣班都停课了,只有早上的一节语文课。也就是说,上完语文课,我必须马上赶往老家吼山。

  心不在焉地上完语文课出来,妈妈已经带着菲菲在下面等我了。汽车像离线的箭一样冲了出去,由于心急,开错了好几次。不过路上的风景美得让人惊叹,一开出城外,就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灰蒙蒙的天配上山路上的行人,不禁让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这首诗。

  汽车行得很快,一会儿就到老家。拉上伟伟哥哥后,我们便马不停蹄地赶往墓地。由于伟伟的指点,这次总算没有开错。到了墓地,一打开车门,一股新鲜的空气夹着泥土特有的芬芳扑面而来,让大家忍不住做了几个深呼吸。走上泥土地,就看见一片片茂盛的丛林,里面不时传出几声清脆的鸟叫。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抹鲜艳红色——映山红!鸟声开始密集,树反而越来越少了。到了,到了!妈妈把堆在坟前的荆棘和树枝扫到了一旁。这时大姐姐带着一家人也来了,我们一起燃放了烟花,又在坟头插了一支松树枝,便离开了。

  回去的路上,我们看到了一片竹林,里面长着不少笋,经得主人同意后,我们挑了几支刚探出头来的嫩笋挖回了家。

  下午,我们还去了吼山,吼山风景还是一层不变。但是,我拍了很多张照片。

  清明节的一天过得很快,一眨眼,就到了晚上。我收获的不仅仅是照片,还是愉快的心情和放松的心态。

四年级清明作文 篇8

  “又是一年芳草绿”, 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清明节很快就到了。星期二,我跟着父亲、妈妈、姑姑、表哥他们到老家去扫墓。

  父亲提前就买好了苹果、提子、桔子等水果,还买了鱼、鸡等菜。父亲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首先来到爷爷的墓前,只见父亲用锄头把四周的杂草除掉,我跟妈妈、姑姑就把花插在墓上,表哥把水果和肉等祭祀用品放在墓前,父亲随后把蜡烛点燃,伯伯把鸡宰了,然后把鸡血淋在墓地上,我和表哥堂兄等鞠了几个恭,父亲口里还说着:“清明节祭奠先人,保佑后辈,平平安安。”然后,我们又到了奶奶那里去扫墓。扫完墓后我和表哥等人就下山了,在路上我们说说笑笑,表哥一边说:“地上真滑要小心...”还没说完,“扑哧”一屁股就滑到地上,大家看到他那狼狈样哈哈大笑起来。路上我们看见了金黄色的油菜花,粉红色的桃树。真美!看到有这么好的景色我们还在花下合影。

  回家的路上很轻松,父亲和姑姑还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好好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