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志愿者感人事迹最新范文

时间:2022-10-31 13:10:40 | 来源:第一作文网

  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每一个岗位都上演着一幕幕让人感动的先进事迹,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抗击疫情志愿者感人事迹最新.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抗击疫情志愿者感人事迹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2000多名驻村干部积极响应,义无反顾奔赴嘎查村战“疫”第一线,与嘎查村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奋战,构筑起群防群治的第一防线。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只要嘎查500多牧民平安了,我们辛苦点不算什么!”虽然过了立春,但处于祖国北疆的东乌珠穆沁旗巴音图门嘎查,夜里温度还是在零下34度,驻村第一书记青格勒图与嘎查两委干部、志愿者,在嘎查出入口防控点上24小时轮流值守,逢车必检、逢人必查,尽管冻得瑟瑟发抖,鼻涕眼泪直流,但为了辖区牧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他们克服严寒,毅然坚守。

  锡林郭勒全盟687个驻村工作队、2029名驻村干部,不仅一直以来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更是奋战在嘎查村疫情防控一线,为抗击疫情、守护群众平安贡献自己的力量。各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与嘎查战斗队一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倾力守护草原牧区基层防控第一道防线。

  “党员干部早一分钟到达疫情防控一线,群众就会少一丝恐慌、多一分安心。”在多伦县西干沟乡牛心山村“第一书记”唐继成,正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对返乡人员进行新一轮的摸排,他在大年初二就主动返回村里,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第一时间成立疫情疫情防控战斗队,对返村过节的66人进行网格化管理, 同时,在进出村路口设立劝解站,实施24小时轮班值守,严查外地车辆和外地返村人员,最大限度的消除风险因素。从正月初三开始,多伦县65支驻村工作队,全体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队员196人,全部提前结束假期,返回到所派驻村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相信我们工作队不仅能出色地完成扶贫工作,也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连日来,正镶白旗宝力根陶海苏木浩日庆敖包嘎查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王俊与嘎查“两委”组成疫情防控 “尖刀班”,组织和带领村民开展联防联控,尽职尽责当好疫情防控组织员、排查员、宣传员、监督员、引导员、信息员,牧民后勤保障服务员。通过他和嘎查“尖刀班”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嘎查牧民的理解与支持,积极主动配合防控工作,36名外地返乡人员,全部纳入网格化管理,嘎查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已走上正轨。

  “战场”虽变, 初心不变。嘎查村是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锡林郭勒盟2000余名驻村干部,逆流而行,冲锋在前,投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疫知识,劝阻农牧民取消宴席等聚集活动,全面排查外省返乡人员,疏导农牧民对疫情存在的焦虑情绪,带领嘎查工作人员做实做细疫情防控工作……把疫情防控的战场作为党性锻炼的考场,他们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草原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抗击疫情志愿者感人事迹

  2020年的春节,对于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关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蒋丽娟来说,是充满期待的,因为戍守祖国边疆的丈夫今年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

  不料,刚回老家不到半天的她,就收到通知:“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官渡区卫健系统全体职工取消春节休假。”

  “苗苗,妈妈有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这几天就不能陪你了。”

  “妈妈,你别走,留下来。”

  “爸爸在部队打‘坏蛋’,妈妈要去医院里打‘坏蛋’,‘坏蛋’很多,妈妈必须要去。”

  跟儿子“商量”好后,丈夫的电话也打来了,蒋丽娟对丈夫说:“以前都是看你当战士,这次我也要和你一起战斗!”

  回到单位后,蒋丽娟事事抢在前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派医务人员到华丰温泉酒店留观点值守,为武汉来昆滞留人员进行健康实时监测,中心主任李爱莲正在考虑人员安排,蒋丽娟就主动请缨:“派我去吧,我家老人孩子都在老家,老公也在部队,我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军属,更应该冲在前,我去最合适!”

  这就是一位3岁孩子的母亲,一名共产党员的抗“疫”豪情。

  在昆明,像蒋丽娟这样勇于担当的共产党员还有很多。疫情发生以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共收到近900名医务人员的请战申请,其中党员人数超过三分之一,多名退休党员主动请战。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7人主动递交请战书,在职党员占比超90%。

  昆明眼科医院党员李建奎,在做好医院全面消毒的同时,志愿为胜利堂公园自行车、居住小区进行消毒,为富春小区免费配制消毒水100多升。

  西山公安分局金牛派出所95后党员民警梅莹,瞒着家人毅然写下请战书,写道:“我是最适合去的人选”,此时离她正式加入警队还不到3个月……

  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在疫情防控一线,党员英勇无畏的身影,就是一面面鲜红的旗帜,成为抗“疫”的中流砥柱。

  抗击疫情志愿者感人事迹

  “出门要戴口罩,口罩得勤换,回家勤洗手,多开窗户多通风,注意打扫好家里的卫生。”2月12日上午八点多,在河北省魏县魏州街道办事处河里西居委会疫情防控值班室西侧的监测点,72岁的党员志愿者李文堂一边登记上街买菜的居民,一边叮嘱着。

  1968年,20岁的李文堂应征入伍。由于在部队表现突出,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退伍一年后的李文堂回到居委会,担任了党支部委员。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李文堂积极响应居委会党支部号召,成为河里西年龄最大的一名党员志愿者。因患脑血栓留下后遗症,每天上午,他都得拄着拐杖,准时到监测点帮着登记进出车辆和人员信息。“我是一个老兵,一名老党员,跟党走了五十年。如今,国家有难,组织有号召,群众有需求,必须勇敢地站出来,冲在防疫一线。是党员,就要永葆本色!”精神矍铄的李文堂,铿锵有力地说,“全国非武汉地区新增确诊病例已经8连降,我们的抗疫战斗,一定会夺得全面胜利!”

  李文堂47岁的儿子李路喜已有七年党龄,并像老父亲一样,担任了居委会党支部委员。这次疫情防控,他主要负责监测站点的白天值班和返乡人员的排查防控工作。“父亲一直教导我,遵纪守法,拥护党,爱护党。我一定拿好父亲的接力棒,把党的红色基因矢志不渝地传承下去。”李路喜说。

  受李文堂影响,他25岁的孙子李建凯,18岁时就应征入伍,2015年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2018年服役结束。疫情发生后,李建凯和爷爷一起报名,成为河里西最年轻的党员志愿者,负责大街小巷和公园的喷洒消毒工作。“爷爷和爸爸经常跟我说,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心存私利,要时刻准备着冲锋在前。”脸上稍显稚嫩的李建凯完成消杀工作,撂下喷雾杆后说,“小时候最爱听爷爷讲述抗美援朝和雷锋同志的故事,特别是雷锋精神,感触最深。我要像他一样,无私无畏,服务人民。”

  “我捐1000元,我捐500元,我捐200元……”采访中,三三两两的群众,或步行,或骑着电动自行车,主动到监测站点捐款捐物。“李文堂还捐了200元。目前总共收到了近3万元的爱心款物。”河里西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李国文介绍说,河里西共有54名党员、279户1200人,四个出口仅留了一个,从腊月二十九开始进出村口监测,昼夜五班倒,全面摸排疫情,每两天全域消毒一次,每户都发放消毒片,由群众自行负责家里面的消毒。“自发报名参加疫情防控的党员志愿者、群众志愿者已达20多人,准备从表现积极的普通群众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李国文表示。

  “全县近3.8万名党员冲在了疫情防控一线,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处处发挥着先锋带动作用。党的红色基因必须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壮大农村基层堡垒,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阻击战。”邯郸市委常委、魏县县委书记卢健说。

  抗击疫情志愿者感人事迹

  1月25日上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发出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的通知。短短几个小时,就有几百名医务人员踊跃请战,最后由20名医护人员组成了第一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

  医疗队中有一支青年突击队,由5名青年团干部、团员组成。作为首批进入病房的护师,队长李青在出发武汉前特意剪短了一头长发,只为更好地投入工作。队员、呼吸科护士张秦容,腊月二十九晚上才回到老家。大年三十中午收到医院招募公告,自愿报名驰援湖北。除夕夜,她的爸爸、弟弟和堂弟一起开车从家里护送她到广州机场,和医疗队一起出发。

  从除夕夜到武汉开始,青年突击队一直在对口支援的汉口医院隔离病房奔忙着。1月26日医疗队接手汉口医院的呼吸科病区,里面有近80张病床,全病区所有患者基本都是肺部感染。

  为让患者有更舒适的环境,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促进病情恢复,在完成一轮护理工作后,队员们变成“全能护士”,撸起袖子动手清洁医院的隔离病区。武汉的冬天很冷,但青年突击队队员穿着多层防护服、戴着护目镜拖地、清洁病房,忙得汗流浃背。

  十几天来,无论白班、夜班,队员们点到名字就上,从不喊累。值班期间,队员们要拿药、加药、送药,接补液,监测体温及生命体征,派发口服药及一日三餐、补充物资等。脚磨起了泡,脸上都是被口罩勒出的道道印痕。为节约防护服,队员们每次上班都是几个小时滴水不沾,嘴唇干裂,却从无怨言,只期待病人快些好起来。

  抗击疫情志愿者感人事迹

  “快递就放在门口,您别进去了!我们请居民来取。”2月12日中午,正是午饭时间,外卖小哥们在武汉街头忙碌穿梭。当两名小哥来到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台北街桃源社区1号门门口时,遇到五六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我们社区现居住着近2000户居民,共6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都有市里支援的党员志愿者,劝导居民减少进出。”桃源社区党总支书记胡郡艳说。

  这些党员志愿者,又叫“下沉”党员干部,连日来,武汉市共派出34498名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共同参与疫情防控。“我今天是第一天到这里报到,应该每天上午8点半到岗,晚上8点半下班。不过我早上8点就到了。”桃源社区较大,在一个大铁门前,记者见到了来自市老年大学机关的姚珉艳,50岁上下的她,正拿着社区居民出入证和出入登记表。由于桃源社区离自己家比较远,她借了一辆电动车,一大早就出发了。“很长时间没骑车,刚开始还有点紧张。但是我对自己说,不能怕,必须勇敢地冲上去。这是一场人民战争,每个人都有责任!”

  桃源社区是个老社区,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难以封闭管理。有几栋楼临街而建,楼栋门对着马路,怎么办?在台北二路,记者看到,一大排挡板用铁丝连接起来,只留一个临时出口。一名身穿白色防护服的男士站在出口前,三四名身穿红马甲、戴着志愿者小红帽的女士在旁协助。“这次我们机场集团派出了150名志愿者,分头支援10个社区。”身穿防护服的王峰告诉记者,“昨天想出门的人还比较多,经过我们宣传和劝说,今天出门的人就非常少了。”

  “前几天深夜转运确诊患者去医院,有个志愿者看到我们社区干部没穿防护服,竟然把自己的防护服让给了我们。我当时感动得差点掉泪。”胡郡艳一边说着,一边带着记者来到另一处大门前。一个年轻的帅小伙和一个秀气的姑娘守在这里。“小伙子叫左昌坤,姑娘叫舒畅,他们是‘夫妻档’呢!”一旁的同事介绍。送防护服的志愿者就是左昌坤,“你们值守的小区也有发热人员,把自己的防护服送给社区干部,向妻子‘请示’了吗?”记者问。还没等他回答,舒畅连忙说:“同意,同意!社区干部比我们更需要。”

  他们对面,门洞口站着两位年轻的妈妈。陈璐,女儿10岁;彭晓萌,儿子才一岁三个月。为了保证家人的安全,她们都住在了机场的“倒班楼”。陈璐完全顾不上女儿的学习。彭晓萌儿子还在喝夜奶,“没办法,只能把丈夫锻炼成‘超级奶爸’了,他还要在家办公,忙下来自己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每次视频通话,都看见孩子头上青一块紫一块的,爸爸嘛,当然没有我细心!”

  “武汉就是我们大家的家,只有我们守好每一个门,才能守护好这一座城!”王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