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壶 梁晓声阅读附答案

时间:2022-12-01 13:42:41 | 来源:第一作文网

喷壶 梁晓声

喷壶做成后,老者很久没来。

而铁匠常一边吸烟,一边望着那只大喷壶发呆发愣。往日,铁匠每每手里敲打着,口中哼唱着。自从他做成那只大喷壶以后,铁匠铺里再也没传出过他的哼唱声。

有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替老者来过一次。她将那只大喷壶仔仔细细验看了一遍,分明的,想要有所挑剔,但那大喷壶做得确实无可挑剔。姑娘最后不得不说了两个字——“还行”。

“还要做九只一模一样的,一只比一只小。你肯做吗?”

铁匠目光定定地望着姑娘的脸,似乎在辨认从前的熟人,他知道那样望着对方有失礼貌,但他不由得那样。

“你说话呀!”姑娘皱起眉,表情显得不耐烦了。

“我……肯做。当然肯……”铁匠一时有点儿不知所措……

“那么,记住今天吧。我们一年以后的今天见。”姑娘说完,转身就走。

铁匠跟出了门,铁匠的目光不但忧郁,而且,竟很有些伤感了。他转身时,碰了那串铁皮葫芦,悦耳的声音刚一响,他便用双手轻轻捂住最下面的一个,仿佛捂住一只蜻蜓或一只蝴蝶,于是整串葫芦被稳住了;悦耳的声音也就停止了……

世上有些人没结过婚,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爱过的。

铁匠由于自己是瘸子至今没结婚,但在他是一名初二男生时就爱过了。那时的他眉清目秀。他爱上了同班一名沉默寡言、性情特别内向的女生。初二下学期他和她成了同桌。起初他连看都不敢看她。某一天,他终于鼓起一百二十分的勇气塞给了她一张纸条,上面写满了他“少年维特之烦恼”。

三十几年前中学生的早恋方式与今天没什么不同,也都是以相互塞纸条开始的。但结果却往往与今天很不一样。他首先被与自己的同桌分开了。接着纸条被在全校大会上宣读了。再接着是找家长谈话。他的父亲——三十几年前的铁匠——从学校回到家里,怒冲冲地将他毒打了一顿,而后是写检查和保证书……

这 是初二男生的耻辱,直至“文革”开始以后方得以洗雪。他第一个冲上批斗台抡起皮带抽校长,他亲自操剪刀将女班主任老师的头发剪得乱七八糟,他对他同桌的报复最为“文明”——他命她拎着一只大喷壶,在校园中浇出一片滑冰场来!那个冬季真是特别的寒冷啊,而他不许她戴着手套拎那把校工用来浇花的大喷壶……整个

冬季她也没浇出一片足以滑冰的冰场来。

后来,他们再无交集,他上山下乡,瘸了一只腿,之后返城。

返城后的一次同学聚会中,一名女同学告诉他,其实当年不是他的同桌“出卖”了他,是那名和她特别亲密的女同学。当时他听了并不觉得内疚。他认为都是少年的冲动和时代的过错。但是当他又听说,三十几年前,为了浇出一片滑冰场,她严重冻伤的双手被齐腕锯掉了,他没法再认为那是时代的过错了。他的忏悔远远大于那名当年“出卖”了她,也“出卖”了他的女同学。

每一只喷壶的打做过程,都是人心的审判过程。他那颗心的疤疤瘌瘌的数层外壳,也终于一层层地被彻底敲砸开了。他看到了他不愿承认更不愿看到的景观。自己灵魂之核的内容,丑陋而又干瘪,像一具打开了石棺盖因而呈现着的木乃伊。他自己最清楚,那丑陋并非来自于外界,而是从自己灵魂里生出的东西。原因是他的灵魂里自幼便缺少一种美好的养分——人性教育的养分。忏悔并不能抵消他所感到的战栗……

他一天天等待着他的“赎罪日”的到来……那条老街却在年底就被提前推平了。他十分幸运地得到了一处门面房,而且是里外两间,而且是在一条市场街上。动迁部门告知他,因为有“贵人”关照着他。否则,他凭什么呢?休想。

他所等待的日子终于等到了。那老者却没来,那姑娘也没来。一个认识他的孩子将一封信送给了他,是他当年的同桌写给他的。她在信中这样写着:

我的老父亲一直盼望有机会见到你这个使他的女儿失去了双手的人!我的女儿懂事后也一直有同样的想法。他们的目的都达到了。他们都曾打算替女儿和母亲惩罚你。他们有报复你的足够的能力。但我们这一家人都是反对报复的人,所以他们反而在我的劝说之下帮助了你。因为,对我在少女时期爱过的那个少年,我怎么也狠不下心来……

在五月的阳光下,在五月的微风中,铁匠铺外那串亮锃锃的铁皮葫芦响声悦耳……

(选自梁晓声博客《喷壶》,有删减)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分析和鉴赏,最为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为惩罚女孩对他感情的“出卖”,强迫女孩在寒冷的冬天用一把大喷壶浇出一片滑冰场来,导致女孩双手被冻伤锯掉,男主人公为少年的冲动和时代的过错而深陷懊悔之中。

B.小说用插叙的手法补充叙述男女主人公年少时的往事,既

解开了读者的悬念,还让读者了解到特殊的社会背景,使男主人公的情感发展变化更加合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铁匠“望着那只大喷壶发呆发愣”,暗示铁匠陷入对过去不堪往事的回忆之中,不敢面对自己丑陋的人性,对自己年轻时所犯的过错充满悔恨。

D.一个初二男生内心萌动着对异性的美好情愫,结果这份情感被击得粉碎,男主人公走上“报复”的道路。故事意在告诉人们,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而应该循循善诱。

E.小说结尾处的环境描写看似不经意,实则匠心独运。男主人公的自我救赎,女主人公的以德报怨,最终没有让报复持续下去,反而以“谅解”的方式解开了,他们终于赢来了自己心灵的春天。这样的结尾也为文章增添了一抹亮色。

(2)小说写的是铁匠的故事,为何不以“铁匠的故事”为题?请你根据文本,分析以“喷壶”为题的妙处。(6分)

(3)请结合小说的情节,分析文中铁匠的形象。(6分)

(4)文中的男主人公在机会来临时,采用“以暴治错”的方式惩治当事者,而女主人公却采用“以德报怨”的方式来纪念这段经历。请你结合文本、联系当下现实,谈谈我们更需要哪一种方式,并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5分)【参考答案】E、B ,选E得3分,选B得2分,选C得 1分;选A、D不得分。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对于作品来说,分析与鉴赏能力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也是文学类文本考查的重点,因此,本试题的设计,除了对小说的内容进行理解概括外,主要从所选文本的思想艺术特色方面提出问题。能力层级为C级和D级。

【解题思路】解答这种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分析鉴赏题,要结合文本具体的语境、联系人物形象、文章主题进行综合分析,要特别注意题目中说得太绝对以及于文无据的地方。本题为多项选择题,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本题读懂并不难,难在理解的深入。第一题所要考查的是理解层次的深浅。A项中“男主人公为少年的冲动和时代的过错而深陷懊悔之中”分析错误,文中说,当男主人公听说女主人公的双手被冻伤锯掉时,他的内心非常内疚,他没法再认为那是时代的过错。C项中“不敢面对自己丑陋的人性”表述不当,“每一只喷壶的打做过程,

都是人心的审判过程。他那颗心的疤疤瘌瘌的数层外壳,也终于一层层地被彻底敲砸开了。”“他一天天等待着他的‘赎罪日’的到来”从以上语句中可以看出,铁匠是直面自己丑陋的人性,迎接审判。D项中“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简单粗暴,而应该循循善诱”的分析与本篇小说的写作意旨不符。属于过度解读,无中生有。

(2)(6分)【参考答案】①以“铁匠的故事”为题平凡无奇,难以给人想象;以“喷壶”为中心叙事,巧设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本文虽写铁匠的故事,但反映了铁匠人性的复杂、复苏,都与喷壶紧密相关。年轻时的冲动让铁匠惩罚同桌,用喷壶浇篮球场,最终导致同桌的手被锯掉。喷壶是事件的见证者。③不直接以人物为当事者写人,而以“喷壶”为见证者写人,既可以巧妙地成为线索,也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形象特点及体现内心变化。喷壶见证了铁匠年轻时是如何报复的,也见证了他在制作喷壶过程中是如何层层敲开自己心灵的,还看到了其直视灵魂,展开自我审判,走向自我救赎的过程。(一点2分,三点6分。)【命题立意】此题是考查文中题目的作用,能力层级为D级。

【解题思路】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突出表现,或是暗示主题等等。本题标题“喷壶”属于“事件类”标题。它的答案主要考虑如下作用:①突出主要情节;②设置悬念,增强故事的可读性;③起到文章线索的作用;④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3)(6分)【参考答案】①初中时期,男主人公情窦初开,长得眉清目秀,暗恋同桌,内心是懵懂的,好奇的、害羞的、忐忑的、激动的。怀着最美好最纯真的感情与女同桌递纸条。②早恋被公开后,遭受侮辱,被暴打,他变得暴戾,愤怒。文革开始,他用暴力报复之前所受的耻辱,用皮带批斗校长,剪掉女班主任的头发,让女同桌用大喷壶在冬天喷出滑冰场。③回乡,知道真相后,他开始忏悔、自责,接受人性的审判,内心开始不断自我救赎。瘸了腿后的他以打铁,打喷壶为生,在打做喷壶过程中层层敲开心灵,直视年轻时候的罪恶,审判自己,人性开始走向美好。(一点2分,三点6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题思路】解答这种题型,一般有如下分析人物方法:①借助情节分析人物形象;②借助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小说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能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性

格;③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④借助作者的议论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语句来分析。根据文中情节,男主人公有三段经历,初中恋爱传递纸条时;恋爱被公开后的批评时;真相大白之后。情节是人物的性格史,根据这三段经历男主人公的形象有不同的展现,根据文本,合理分析概括即可。答案要有层次,有条理。

(4)(8分)【参考答案】 ①我认为“以德报怨”这种方式要更好一点,也更为我们当下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观点明确1分)②女主人公是受害者。当年,因被亲密女友出卖,导致她喜欢的人被全校批评,而她亦是当年的受伤者,但与男主人公不同的是,她始终没有报复,并反对报复,反而以德报怨。(2分,概括1分,分析文本1分。)

③男主人公“以暴治错”的方式没有解决问题,过得不好,后来又生活在悔恨自责之中。男主人公后来瘸了,生活以打铁为生,过得并不如意;因为报复,他伤害了无过错的女主人公,自己也生活在悔恨当中。“以暴治错”是野蛮的行为,不可取。(概括总结男主人公的处事方式1分,文本分析1分)

④我们当下社会更需要女主人公的精神:善良、宽容、友爱,即使被伤害也反对报复,她人性的光辉与善良在她“以德报怨”的行为方式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我们当今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社会,过错方自然有法律来维护正义。我们人和人交往中应更多地提倡友爱、宽容、谅解,减少伤害,让善良和温情能够得到更多的释放。(3分,总结出女主人公的精神1分。社会特点1分。倡导的精神1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为探究题。能力层级为F级。

【解题思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分析需要注意:①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②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阅历、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读出自我的独特理解;③多向思维,敢于合理质疑;④根据要求,结合文本进行有理有据的解答。考生答此类型的题时,先明确自己的观点,再作出合理的解释,论据要充分,答案不求唯一,但要结合文本合理阐释。“以暴治错”和“以德报怨”两种方式是二选一,答题时要先明确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