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何必悲戚,不如醉倒_1200字

时间:2021-03-02 12:54:31 | 来源:第一作文网

此生归无晴亦无风雨,便是心愿。

  ——题记

  决心革新,招人弹劾,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熙宁二年,主张变法改革。密州、徐州、知州,满眼因新法执行中的流弊而显出担忧。怀年少壮志,许百姓安康,忍世人讽谏,推新法变法。你眼见官场的黑暗,你反感这些,你也敢反感这些!也许其他人反感却不敢提,但你不是这样,你行诸吟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弊端的排评和讽刺。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你坦然的表达出对新法的不满,这份坦然,这份担当又有几人曾有?

  心有不满,你苏轼便要说,绝不憋在心里:行事作风,你苏轼敢作敢当,绝不胆小怕事!你苏轼绝不后悔!

  被贬黄州后,苏轼虽明白自己无错,但自己亲人不能见,友人信不回。事业上的打击和自己精神上的孤寂使你在黄州的生活多了些许凄苦。但你不甘!你不甘心自己只困于这小小的黄州,你开始挣扎,开始超越。

  如果说“拣尽寒枝不肯栖”是你年少时的孤寂,那“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便是你成熟后的豪迈。终于苏轼把本是凄苦哀怨的地方变成自己升华重生的涅槃之地。在这片蒙冤之地完成了独属于苏轼自己的重生!

  苏轼明白自己悲戚于这些东西不过是平增自己的烦闷“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是你的旷达。

  暂且放下吧,何必在意?

  把自己从纷扰的世间短暂的抽离。

  浩荡天地间,不作他求。

  行舟醉卧,只求留住那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

  何必悲戚?不如醉倒!

  这是苏轼交给世人们对人生最好的一份答卷。

  苏轼将四时之景、人间悲欢酿成了酒,兀自逍遥,令无数后人沉醉其中。

  苏轼他也只是一介凡人,没有悲天悯人的慈悲之心。

  他不是将军,无能去护国守边,保家卫国。

  他不是政治家,无能去挽救大宋于将倾的局面。

  他只是一个诗人,一个文学家,一个乐呵呵的美食家。

  也许他未曾改变任何事,对历史也没有很大的影响。有他或无他,历史的齿轮仍会转动。

  但是,在这过去的千年里,他的才华,他的才气,他的乐观旷达,他的率直坦然,这个乐呵呵甚至还有些犯傻的美食家的样子——刻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他亦是我们中华儿女所崇尚的人生态度的浓缩,是中华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假如历史本无苏轼。

  是的,我们依然是我们,但我们的心中却少了一个影子,少了一个去追求的那个美食家的影子。

  少了漫游长江时张口即来的:大江东去浪淘尽。

  少了跪在爱人的墓前喊着:十年生死两茫茫。

  少了气贯长空豪气凌云的:西北望?射天狼。

  还有那……中秋佳节孤身一人面对月光时流的泪珠和淡淡的微笑,以及那句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他苏轼,虽未能改变历史,但却改变了我们,他改变了我们的内心、精神、还有对人生应有的态度。

  苏轼,你令我着迷,令我痴狂,更令我彷徨。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代能与君相知一场,不许离殇。

  他也许锋芒毕露,但他仍豪情万丈;他也许直言坦率,但他心胸豁达。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生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琵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一枕、一梦、一觉,愿醒来还未破晓,偷得浮生半宵,如此便好。

  何必悲寂?不如醉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