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池传说说的是什么

时间:2022-07-09 13:54:11 | 来源:第一作文网

1、雁栖湖的灵源--你不知道的传说。  在风景如诗似画的雁栖镇,闻名全国的雁栖不夜谷中,那么美的山山水水之间,坐落着一座神秘的村庄,这就是富饶美丽的莲花池村,这是一个由雁栖湖重要源头莲花泉水得名,有着神话传说的美丽山村。  传说在几千年前,莲花池和辛营在山的两边,方圆几里只有这两个地方有人烟,因为这两地分别住着两对金蛤蟆。这两对神物主宰着两个水泉,也主宰着当地百姓的生存,乡亲邻里都敬畏这神物,丝毫不敢懈怠,逢年过节都会祭祀行礼,方能保证泉水的充盈清澈。  世事难料,某年赶上南方大旱,灾民逃往北方,由于有金蛤蟆保佑,莲花池和辛营两地水源充足,当地百姓淳朴憨厚,友善地接待了逃荒至此的灾民。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贪心的人总是不知足。在被救济的灾民中,有两个人想把金蛤蟆偷走带回自己的故土出水敛财,于是设计骗过把守,在偷取了辛营的一对金蛤蟆后,正翻山越岭准备偷取另一眼泉水的金蛤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正在此时,天上一条青龙恰巧经过此处,看见凡人如此亵渎神物,顿时怒发洪水,将这两个贼人卷到九霄云外。那两个贼也不知道,那金蛤蟆一旦离开自己的水府超过一个时辰就会逐渐褪去金色失去法力,而水府误被青龙所毁,于是那对金蛤蟆化为两座大山守卫自己曾经的家园,正好落在现在莲花池的边上。  从此这里就剩下了一眼泉水,百姓从此不敢亵渎神灵,这对金蛤蟆一直生活下来,终日呼唤出莲花一样的叮咚清泉,象征着佛性,于是莲花池的名字一直流传下来。  传说始终是传说,莲花池确实因泉水得名,清泉喷涌而出,形如莲花,村也由此得名。据文物考证和史料记载,出土的石镰、石斧等工具表明莲花池早在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就说明数万年前,莲花池的地理环境就适合居住,虽然不能确定莲花泉水是否历经万年,但至少证明莲花池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宝地。而现在莲花池的主要居民温、傅、张三个大姓家族原本为山西洪桐县大槐树居民,先迁到山东大寨,明朝北迁至现居住地,据说跟刘伯温的那条大槐树迁徙计策还有关系。  村民们来到这里,发现了莲花一样的泉水,泛着水花,特别有活力,整个家族都很兴奋,于是大家开始动手建立美丽的家园,这眼泉水一流就是几百年,从没有衰竭。

2、……是山绵亘数里,有罗汉、老君、千佛三洞在其上”。老君台内测山壁上有当代著名词作家乔羽所题“老聃修行处”石刻。台下为太清宫三教殿,供奉儒释道三教始祖,而老子居其中。

3、肯定是为了纪念老子了。老电台原升仙台或拜仙台。在河南境内。

4、紫冥:紫色的天空。

5、春风不相识,

6、洛阳川:洛阳伊洛河一带的平原。

7、老君台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城内的东北角,最初的名字被叫作升仙台,传说此处为道教鼻祖老子故里,是为了纪念老子而修建,其后则成了道教名胜之地。传说,道家鼻祖老子修道成仙在此处飞升,故而得名。至于修建于何时,我们在此也无须考证,大约距今也是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我们知道,道教兴盛时期大约是为宋朝,宋真宗大概也是个老子迷了,他当时将老子追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所以从那时便被叫做老君台了。

8、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今日非昨日,明日还复来。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梁王已去明月在,黄鹂愁醉啼春风。分明感激眼前事,莫惜醉卧桃园东。

9、广带:长江的农带。

10、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

11、老君台的部分景观,真实的古迹

12、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13、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14、老君台现被列入沙河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区,至今仍有老君洞、老君碾、老君手印等老子遗迹。

15、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16、老君台

17、是不是下面这两首

18、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19、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太平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20、外文名

21、沙河市老君台位于渡口村北的广阳山上,老君洞前,是为纪念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而筑的,依山就势,堪供凭眺,向内可入老君洞,向下可瞰太清宫,放眼远望,可全揽渡口村房舍、田地、太行渡漕、莲花池、磬山等。在东汉时期道教创立之初就把老子奉为始祖,尊称为太上老君,因此为纪念老子所筑之台即名为老君台。

22、鹿邑县城内东北隅

23、君不见梁王池上月,昔照梁王樽酒中。

24、AAAA级

25、春思李白

26、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27、白发对绿酒,强歌心已摧。

28、是妾断肠时。

29、素手:女子洁白的手。

30、地理位置

31、莲花山:即华山西峰,华山因山形似莲花,故名华山,其西峰名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32、芙蓉:即莲花。

33、这座巍巍壮观的老君台,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梁园区政府西北1公里处,距三陵台景区3公里、清冷寺景区2公里、距沈鲤墓6公里,北距商丘黄河故道生态旅游区15公里。

34、相传是六朝齐梁时期出生在洛阳的一个名叫莫愁的贫家女儿,她勤劳、善良、聪明、美丽,她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候。她不贪卢家的荣华富贵,常常思念乡邻和青梅竹马的意中人。她婚后一年刚生下儿子,丈夫就被征赴辽阳边塞,一去十载无音信。然而她化愁为不愁,把精神寄托在邻里,扶贫济难的行善中。她死后,人们在痛惜、同情怀念之中,将横塘更名为莫愁湖。并在莫愁女故居郁金堂侧堂荷厅的莲花池内,树起一尊二米多高的汉白玉莫愁女塑像,婷婷玉立在红花绿叶环抱之中,供游人摄影留念。郁金堂内陈列有莫愁女蜡像和郭沫若亲笔的书法:“古有女儿莫愁,莫愁那得不愁,如今天下解放,谁向困难低头。”的诗文一并供游人现瞻。较早的可见梁武帝萧衍的《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前四句那种欢快轻愉,叫人想见莫愁女的健康活泼,接着又有“十五初展眉”和“谢公最小偏怜女”那份初通人世的羞赧和爱怜。

35、闻到春还未相识,起傍寒梅访消息,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36、景点级别

37、共9张

38、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39、注释

40、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

41、燕草如碧丝,

42、该台形状为一卧牛状土堆,长53、6米,宽30米,高出地面6、3米,占地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台上荆棘丛生,台下瓦砾遍地,远远望去,有如卧牛观日。台上原有老君庙,为一处规模壮观的建筑群。其中有正殿、东西厢房、南天门、东天门,门前有大型石条台阶通道。

43、占地面积

44、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45、中文名

46、与河南鹿邑老君台不同的是,河北沙河的老君台并无别名,其名代代相传,一直就叫作老君台。

47、翻译/译文

48、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49、古莲花池西碑廊有李白时二首,由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

50、《古风·西上莲花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用游仙体写的一首古诗,大约作于安禄山攻破洛阳以后。作者用卫叔卿的故事暗合自己的遭遇,虚构了一个莲峰插天、明星闪烁的仙境,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强烈的对照表现出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表现了诗人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51、顶部面积765平方米

52、据清朝光绪年间《畿辅通志?山川?广阳山》记载:“广阳山,在县西七十里,盘礴高耸,诸峰罗列。

53、碧草已满地,柳与梅争春。

54、老君台——传说是为纪念老子而建,为商丘“七台八景”之一。

55、古诗简介

56、西上华山的莲花峰,远远地就看见了明星玉女。她手把莲花,在空中轻轻地踩着云朵走来了。身上云霓般的衣裳拖着长长的带子,在天空中飘拂着。她邀我登上云台,拜见了神仙卫叔卿。我觉得恍恍忽忽地与他们一起驾着鸿鹄,升上了天空。当我们飞至洛阳的上空时,俯首向下一看,只见在洛阳川中到处都是胡兵。洛阳附近百姓的尸体纵横,鲜血染红了野草,而豺狼们个个都戴着官帽在庆贺胜利呢!

57、老君台常年钟声、经声不绝于耳,院内和四周古柏苍天,气势磅礴。此盛景已在解放前遭破环。据文物部门考证,台下4米处为一大型汉墓,墓葬四壁为石头砌成,高7米等,规模庞大,结构坚固封闭完好

58、其一,《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全诗如下:

59、霓裳:虹霓制成的衣裳。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60、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61、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62、其二,《早春寄王汉阳》,原诗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