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读书心得

时间:2022-07-14 10:28:11 | 来源:第一作文网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雪国》读书心得”,以供大家参考!

《雪国》读书心得1

银河仿佛哗的一声,向岛村倾泻下来。

川端康成以极具个人风格的表述,用表层的美感后隐藏了幻灭与失去的悲哀,淡而绵长。物哀是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学准则,而川端康成仿若信手拈来的文字组合,让情绪表达准确而纯粹,悲哀再深刻,却和绝望无关。

雪国,雪中之国,白色掠夺了缤纷,寒冷埋葬了温暖。叶子和驹子,如同理想和现实,一个不食人间烟火,一个流连滚滚红尘。

驹子是现世,在底层仰望天空,固执地以自己的方式尝试改变人生。在岛村眼里,驹子的勤奋和努力都是徒劳,她所渴望的尊严,会在生活的鞭挞中成为泡影。

家境富足的中年男人,习惯和经验渐渐抹平了锋芒,所谓的阅历,不由自主扼杀着希望和追求。

对于岛村来说,驹子的爱,是虚无生活中的点缀,是不自觉的俯视。垂怜未必是悲悯,而是居高临下的无动于衷。

即使在驹子看来,送岛村离开,远比见未婚夫行男最后一面有意义,依然无法改变低到尘埃的姿态。

叶子是长夜的曙光,是寂静中空灵的歌声,是茫茫雪国的一缕暗香。不经意闯入,拨乱一池春水。

“镜子的衬底,是流动着的黄昏景色,就是说,镜面的映像同镜底的景物,恰像电影上的叠印一般,不断地变换。出场人物与背景之间毫无关联。人物是透明的幻影,背景则是朦胧逝去的日暮野景,两者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不似人间的象征世界。尤其是姑娘的脸庞上,叠现出寒山灯火的一刹那间,真是美得无可形容,岛村的心灵都为之震颤。”

川端康成这样写道。

我想象不出日暮野景里的透明幻影,却的确能感受到美的震颤。

叶子是岛村的理想,在我看来,岛村凝固的心终于开始松动,也许不仅仅因为叶子的美,而是驹子的坚持,拉紧了岛村的弦。

那些我们曾经不屑一顾忽视的东西,因为执拗地存在,或多或少地在改变我们生活的态度。即使缓慢,即使忽略,却会在某个不可预见的瞬间,发出磅礴一击。

叶子最终死于意外,厚重的雪,璀璨的火,在川端康成的笔下,岛村并没有太多的悲伤。负荷沉重的中年人,或许一开始就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此,也不会有绝望。

可再渺小的希望,也是希望,大火带走了叶子,也将岛村冰封的雪国熔化出一条缝隙,那些新鲜的积极的蓬勃的东西,从此或可得以萌芽。

在岛村的雪国,驹子是空气,叶子是阳光,再三跋涉,只为那一线生机。

成长总充满了挫折和磨难,嘲笑和冷漠,犹如单调的雪国。坚持行走,目标便不会遥远,即使代价昂贵,却不曾辜负一路相遇的美好,一路坚持的过往。

我大概注定像我的名字一样,是个乐观主义者,在这个夏天,读着悲伤的雪国,我却看到了希望。

犹如那雪国中的一簇火苗。

我正少年,风华正茂,愿这薪薪之火,成就燎原之心。

《雪国》读书心得2

其实一直以来我对日本的很多东西都是很反感的。其中的原因自不用说。但是当我看到日本著名的作家川端康成写的散文临终的时,给我极大的震撼。之后我知道了他的小说雪国。

总觉得川端康成的作品写得太过干净,尤其是《伊豆舞女》。干净的让人觉得一切都是幻想,在如今这样一个复杂,充满利和欲的世界,那样纯粹、干净、真挚的情感体现着人类最简单原始的珍贵性情,令人神往、倾心,却又不忍心打破这份悸动。

《雪国》是以白雪的世界为背景,雪是世界上最干净、圣洁,同时也是最美丽、飘渺近似虚幻的东西。通文都流露着一种淡淡的苦闷、愁思、悲哀的情绪。

岛村,既是故事的男主角,又是个旁观者。对于这个人物,我并不喜欢。他是消极的,面对驹子对自己的痴迷,他觉得一切都是徒劳而已,他无法带给驹子想要的安心。甚至于,他觉得自己所做的,对于驹子艳丽的美和叶子空灵、清澈的美的贪恋、追寻都是徒劳的。他看着驹子为生活奔波,为感情压抑,同情她、怜悯她,时而给予她一丝安慰过后又冷静地告诉对方一切都是徒劳。

当然岛村这个看客做得也很吃力,他一直在追寻中想象中的美丽,他渴求的清冷、干净的叶子始终不正眼看他,而让他矛盾纠结的驹子确是一味地等着他。还时刻担心着自己的心思被驹子看穿,想要躲着又期待着接近。

相反我很欣赏驹子,虽然付出得不到回报,依然率性而积极地生活着,渴望爱情,执着爱情。喜欢、憎恶,每一种情绪都表现得真实、坦然,丝毫不做作。

其实至今我有很多疑问,叶子对行男究竟是什么感情?只是想实现护工的愿望吗?驹子对行男又是怎么回事,为何临死都不愿见面,只是不想感受生死离别的痛苦吗?驹子似乎并不喜欢叶子,总是在岛村前避免着有关话题,可为何在叶子跳楼死时又哭的这么悲痛,近似疯狂,难道她真把叶子当做自己的寄托,希望她活出另一个自己?

《雪国》读书心得3

如果,人的生命是浮在黄昏霞光上的一瞥幻影,不属于他静寂的触碰,又怎能真正地去握住它,感受它幻影里的翻涌,温度呢?似乎终究也免不了暮光安谧而又扑朔迷离的黯灭,成为消逝在岁月里的烟袅,散灭在无穷而本就虚幻的世界里,最后成为无声的世界本身。

读《雪国》,感受到静寂的如同非现实的雪与人的情感的无限交融,一如在初雪的早晨,踩在空灵的空气般,去拜访灵魂另一方的自己。《雪国》由驶往雪国的列车开始,窗外不停掠过的暮景,映着玻璃上照出的少女的双眸,扑朔迷离,似真似幻。舞蹈艺术研究者岛村前后三次前往白雪皑皑的北国山村,与当地的艺伎驹子,以及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陷入爱恋纠葛,簌簌落下的雪掩盖了一切爱与徒劳,故事的结尾,在一场在银河的清晰的砾光与雪的互映中的火灾,结束了叶子凄美的生命。

这样凄婉的故事在北国的静谧洁净的雪中,一次次跳跃着,暗淡青空,淡淡的晚霞韵着近于沉睡的山峦,白晶的杉林独自呜咽着,孤冷的月色漾在积雪的面庞,风中低喃的白花似飘似落地缭绕在山谷的云气里,没有一只飞鸟,山麓的原野也迷幻在一望无垠,像天的彼方伸展的静谧里,人与景浑然一体,互通着情感,不言不明,欲断犹绵。生命犹如静景,静景亦有如生命,浮托在虚幻的永恒的静寂里。一如在生命的后面,时间的前面,伫立着。

《雪国》中悠长流逝又近乎永恒静止的是虚幻,无论是从开始,还是结束,虽然悲情与清冷一直萦绕在故事的氛围中,然而并未给人以一种极度的绝望或痛苦,就像故事不断闪现的镜子般,一瞬而过,不留痕迹,不染半色,渺茫地在意识里走过又回来,牵着思绪愈发感到无可明说的悲哀。

《雪国》读书心得4

初看《雪国》,是念大一的时候,单纯追着故事情节,许多本该驻足的地方被我像看风景照一样的略过了。

时至今日再翻阅,竟读着读着就忧伤起来。

说起驹子,就马上想到“徒劳”二字,就像岛村说的那样:“完全是一种徒劳嘛。”

“昨晚回来,没烧热水,在厨房叽里咣当地摸了半天,用早餐剩下的黄酱汤泡了一碗饭,就着咸梅吃,凉飕飕的,今早没人来叫我,醒来一看,已是十点半,本来是想七点起来的,却起不来了。”

她把这样一些琐事,以及转了那几家客栈,宴席上的情形等都一五一十地向他说了一遍。可惜岛村终究只是个看客,这样的琐事打动不了他。

驹子对生活是努力的,她不去想这样的努力是否徒劳,为了赚钱给行男治病而做了艺妓,她爱上了一年仅来一次的岛村。

她常常对着远处的空山弹奏三弦琴,即便没有观众,没有岛村,琴音透过那冬雪化作的溪水,流过处处积雪的山群,这让我想起张枣的那句“只要想起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的意境。

在岛村的眼里,驹子的脸蛋依然保留着北国少女那种艳红的颜色,月光照在她那艺妓特有的肌肤上,发出贝壳一般的光泽。

岛村望着望着,女子的脸微微左右晃了晃,又泛起了一抹红晕。然而这样一个百媚千娇,热爱命运和自己的她,他仅仅只说了一句:“你是个好女人。”

他了解驹子的一切,可是驹子却一点也不了解他。驹子为岛村弹三弦琴,曲终时岛村心想:“唉,这个女人在迷恋着我呢,这又是多么可悲啊。”驹子弹着弹着,忽然说:“你要回东京了,我要去看看车站。”

“一年一次也好,你来啊,我在这里的时候,请一定一年来一次。”驹子说。

她的爱纯洁而徒劳,她对岛村迸发出的那种奔放的热情,使岛村觉得格外可怜。“驹子为什么闯进自己的生活中来呢?”岛村自己也无法解释。

忽然想起(艺妓回忆录)里的一段话:艺妓永远不可能成为伴侣,她只能是男人的半妻。

对于岛村是否爱着驹子,川端只这样写道:“驹子撞击墙壁的空虚回声,岛村听起来有如雪花飘落在自己心田里。”驹子的悲哀的美,雪国婉约的宁静,以及岛村所体悟到的那种虚无,这样的爱情,没有火焰般炙热的温度,没有歇斯底里的低吼,只有如冬雪一般淡泊的哀伤。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吸引着彼此呢,如果非得找一个词的话,那就是‘孤独’。

为此,岛村还专门去翻译过一些国外的舞蹈理论作品,尽管他知道翻译出来的作品日本舞蹈界恐怕没有什么用处。岛村说:“通过自己的工作来嘲笑自己,恐怕也是一种撒娇的乐趣吧。说不定由此可以产生他那悲哀的梦幻世界,所以也就毫无必要急于出来旅行了。”一个向往自由的人,骨子里往往有着天真这个东西,这个东西,让他不务实,不适应生活,不安定,甚至是不爱。

这就是为什么驹子那么爱他,他却觉得悲哀的原因,岛村追寻的物过于理想,过于虚无,驹子对他的爱,是驹子孤独的转化,正如他对她的一样,所以他觉得徒劳。

在川端看来,美与悲是密不可分的,雪国就是典型的具有物哀的小说。生存本就是就是一种徒劳,徒劳就是白白地,就是没有。但即便如此,这样的努力仍散发着令人振撼的美,那怕它近乎破灭,和悲戚。

《雪国》读书心得5

有些书就留下这样的气息,引人一再重返,流连不已。——题记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员,他的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特质,其作品《雪国》是一本讲述日本寻常人家在一段旅行中发生的普通平常的事。通过这样的故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关系和复杂的内心情感世界。

《雪国》、《千羽鹤》、《古都》的合集,以文学成就而言,《古都》最是单纯清浅,恍若以京都四季风物作背景的莫扎特的音乐;《千羽鹤》的编织承转亲密而微妙,近乎不着痕迹,以超然的叙述技巧蜿蜒探入内心的幽深世界;相比之下,《雪国》则与两部作品都极不一样,透过那样秉赋强烈、棱角鲜明的虚构,摊开一帧按捺不住却无以寄托的精神映像。

从火车穿过隧道的那一刻开始,就处处看见两相映照的风景:岛村眼睛里的两个女子,驹子徒劳而认真的生,与叶子悲凄而凛冽的死之间,构成亮色与冷色、浓烈与柔敛、渐悟与顿悟的对照,实与虚、动与静、续与断的反诘,如霞光对雪色,如镜里照现的妖娆红颜与窗上浮映的迷离秋水;并非对比,亦非张爱玲所偏好的“参差的对照”,而是一体之两面,是生命在抵达死亡以前所兼具的美丽与虚幻,因为不断的消逝,涌出不竭的眷恋。岛村并不仅仅是叙述的取角,也是风景的一部分:叶子与行男之死别,正照应驹子与岛村之生离;而叶子对于死的决然归赴,像透过一粒沙所洞察的世界,照亮了岛村对于生的惝恍缱绻。

解读这篇小说的虚构动机,让我想起另一部成双设对、处处渗透“参差的对照”的作品《石头记》,贯穿两者的是如此相似的精神底色:是情,是幻?孰真,孰空?是执著于物哀之美,抑或皈依运命的徒劳?当记忆如此纤毫毕见,刻骨铭心,由谁来了悟红尘虚幻,悬崖撒手?